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提名规则、评奖程序介绍最近10年该奖体育比赛直播_足球_波胆_买球_篮电竞_在线投注得主名单)

2025-10-12

  体育,足球,波胆,反波胆,角球,串关,大小球,世界杯,欧洲杯,比分,足球比分,赛事,足球赛事,电竞赛事,体育赛事直播,足球直播平台,世界杯直播,足球直播,体育直播,NBA直播,游戏直播,LOL直播

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提名规则、评奖程序介绍最近10年该奖体育比赛直播_足球_波胆_买球_篮球_电竞_在线投注得主名单)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北川进(Susumu Kitagawa)、澳大利亚科学家理查德·罗布森(Richard Robson)和美国科学家奥马尔·M·亚吉(Omar M. Yaghi),以表彰他们在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开发领域的贡献。

  2025诺贝尔化学奖奖金金额为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835万元),三位科学家平分奖金,但都可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奖章和获奖证书。

  北川进(Susumu Kitagawa),出生于1951年,日本著名化学家,是无机化学领域公认的领军人物之一。现任京都大学高等研究院(KUIAS)特别教授及副所长、细胞-材料科学综合研究所(iCeMS)所长。Kitagawa教授是多孔配位聚合物(PCP,porous coordination polymer)领域的开创者和先驱,在PCP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并将PCP用于氢气、甲烷等能源气体的储存,为解决环境与能源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

  理查德·罗布森(Richard Robson),1937年6月4日生于英国西约克郡。他先后于1959年、19652年在牛津大学获得学士、博士学位,博士后阶段的研究则分别在加州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进行。自1966年至今,罗布森一直在墨尔本大学化学系工作。他分别于2000年和2022年当选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伦敦皇家学会会士。

  奥马尔·亚吉(Omar Yaghi),于1965年生于约旦首都安曼,美籍约旦裔化学家。现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讲席教授、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高级研究员,同时担任国际顶级期刊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副主编。Yaghi教授是金属有机框架(M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和共价有机框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COF)等相关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功能多孔材料的合成及其应用方面(如氢气、甲烷储存,二氧化碳捕集,气体分离,水捕集)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掀起了MOF、COF、ZIF等方面的研究热潮。

  诺贝尔化学奖是诺贝尔奖项之一,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按照诺贝尔的遗嘱,化学奖颁给在化学领域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在整个评选过程中,获奖人不受国籍、肤色以及宗教信仰限制,评选的第一标准即成就的大小。

  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项诺贝尔奖推荐的候选人。通常每年推荐的候选人有1000—2000人。不得自荐。

  瑞典政府和挪威政府无权干涉诺贝尔奖的评选工作,不能表示支持或反对被推荐的候选人。

  每年2月1日起,各项诺贝尔奖评委会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筛选、审定,工作情况严加保密。

  每年12月10日是诺贝尔逝世纪念日,在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分别举行诺贝尔奖颁发仪式。

  根据规定,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给有资格提名的人发送文件,由他们推荐诺贝尔化学奖获奖人选,合格的提名人要求如下:

  4.瑞典、丹麦、芬兰、冰岛和挪威的大学和理工学院,以及斯德哥尔摩的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终身科学教授;

  5.由瑞典皇家科学院从至少六所大学或具有同等水平的学院(通常为数百所大学)选出担任同类职务的人员,以确保在不同国家及其学习所在地能够分配到适当的名额;

  获奖者由贝尔化学委员会甄选。该委员会由瑞典皇家科学院所推举的五名成员组成。每年9月进行的第一轮选拔中,事先选出包括大学教授、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等人在内的约3千人会收到一份保密的提名表。表格须于翌年1月之前送达诺贝尔委员会,专家在审议后,在被提名人中选出15人左右。委员会将最终人选报告呈交至皇家科学院,接受进一步审议。瑞典皇家科学院最后以多数表决的方式,挑选出获奖者。

  自1901-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已颁发116次,其中63次由一人获得,25次由二人分享,28次由三人共享。期间8年没有颁发,分别是1916年、1917年、1919年、1924年、1933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

  截至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已授予197位获奖者,其中有两位获得过两次,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分别在1958年和1980年;美国化学家卡尔·巴里·夏普莱斯(Karl Barry Sharpless),分别是在2001年和2022年。因此1901年-2024年共195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其中八位女性获奖;一对夫妻获奖;一对母女获奖。

  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于1903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人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之后又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两次在不同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并且在20多年后,她的长女伊伦娜也和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化学奖最年轻的得主是法国科学家Frédéric Joliot,1935年因“合成新的放射性元素”与妻子Irène Joliot-Curie一起获奖,时年35岁。

  最年长的获奖者是美国科学家John B. Goodenough,2019年因“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方面作出的贡献”获奖,时年97岁。他也是迄今为止所有诺奖得主中获奖时最年长的一位。

  诺贝尔化学奖被称为“最难预测的诺贝尔奖项”,像谜一样,也有人说诺贝尔化学奖“不化学”。有学者对化学奖获奖情况进行统计,发现有三分之一是颁给了生物方面的成就,还有一部分是颁给了物理学家,这不仅与化学强大的交叉性有关,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诺贝尔奖工作的贡献和意义,诺贝尔化学奖既可以授予技术进步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也可授予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中化学的应用,从最近七年的化学奖授予情况也可以从中得以反映:

  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其中一半授予美国科学家David Baker,以表彰其在“计算蛋白质设计”方面的贡献;另一半授予就职于英国人工智能公司谷歌DeepMind的两位科学家Demis Hassabis和John M. Jumper,以表彰他们“对蛋白质结构预测的贡献”。

  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蒙吉·G·巴文迪(Moungi G.Bawendi)、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路易斯·E·布鲁斯(Louis E.  Brus)和美国纳米晶体技术公司前首席科学家阿列克谢·伊基莫夫(Alexei Ekimov),以表彰他们在发现和合成量子点(quantum  dots)方面作出的贡献。

  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化学家卡罗琳·贝尔托西(Carolyn R. Bertozzi)、丹麦化学家摩顿·梅尔达尔(Morten Meldal)和美国化学家卡尔·巴里·夏普利斯(K. Barry Sharpless),以表彰他们在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研究方面的贡献。其中,卡尔·巴里·夏普利斯是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马普所煤炭研究所本杰明·利斯特(Benjamin List)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化学系教授大卫·W.C. 麦克米兰(David W.C. MacMillan),他们把不对称有机催化将分子结构搭建能力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它不仅使化学更加环保,而且使生产不对称分子变得更加容易。

  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埃马纽埃尔·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纳(Jennifer a . Doudna)发现了基因技术中最强大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利用这些技术和工具,研究人员可以极其精确地修改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来自美国的科学家约翰·古迪纳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和日本科学家吉野彰,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作出的贡献。他们创造了一个可充电的世界。锂离子电池作为质量轻、可充电的强大电池,被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等,遍布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2018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弗朗西斯·阿诺德(Frances H. Arnold)、美国科学家乔治·史密斯(George P.Smith)及英国科学家格雷戈里·温特(Gregory P. Winter)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在酶进化控制研究等领域的贡献。

  2017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雅克·迪波什(Jacques Dubochet)、约阿基姆·弗兰克(Joachim Frank)及理查德·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以表彰他们对冷冻电镜技术的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2016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让-皮埃尔·索维奇(Jean-Pierre Sauvage)、J·弗雷泽·斯托达特爵士(Sir J. Fraser Stoddart)以及伯纳德·L·费林加(BernardL. Feringa),以表彰他们在分子机器的设计和合成方面的贡献。他们成功地将分子连在一起,还共同设计了包括微型电梯、微型电机及微缩肌肉结构在内的所有分子机器,这些分子机器只有头发丝千分之一粗细。

  李远哲,1936年11月29日出生于台湾省新竹市,化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德国哥廷根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荣誉退休教授。李远哲与哈佛大学的达德利·赫希巴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约翰·波拉尼三人共同获得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应用交叉分子束实验方法在反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钱永健,1952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祖籍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美籍华裔生物化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先后任教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以及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2016年8月24日在美国俄勒冈州去世,享年64岁。钱永健与美国生物学家马丁·沙尔菲和日本有机化学家兼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三人以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李志民,根据网上资料整理、图片源自网络)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客服热线: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QQ:1234567890

Copyright © 2012-2025 体育比赛直播_足球_波胆_买球_篮球_电竞_在线投注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